资讯
小 i 导 读1月中旬,随着TikTok可能将在美国被封禁的消息传出,数百万美国TikTok用户涌入了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这次探索让许多“TikTok难民”首次窥见了普通中国青年的生活,证明了中美青年彼此“相似之处多于差异”。香港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黃裕舜(Brian Wong)撰文认为,青年一代应在中美 ...
小 i 导 读 2024年美国大选落幕,特朗普领导的共和党取得全面胜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金灿荣 撰文,分析特朗普胜选的主要原因,以及共和党掌权后将推进的议程。金灿荣教授认为,特朗普的对内政策预计将 ...
小 i 导 读 当前,中国的亚洲研究处于区域国别研究领域中的边缘地位,存在对美西方研究路径和范式的依赖,中国支持文明型亚洲研究的跨学科研究机制与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美国杰普曼大学传播系终身教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贾文山,清华大学新闻 ...
基地动态 蓝厅论坛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论坛 中美高级别战略与政策系列对话 “中美+”三边对话 中韩学术政策研讨会 中美青年学者论坛 北京大学-乔治城大学学生对话 洞明书屋 专家 执行委员 特约专家 研究人员 高级访问研究员 观点 两会 2023全球数字经济论坛专题论坛 研究 议题研究 “十大 ...
王缉思:记同基辛格交往的几个瞬间 亨利·基辛格博士逝世的噩耗传来,我十分伤感,但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此前20多个小时,已经从美国传来他病危的消息。10月11日,我应邀前去基辛格博士在纽约的办公室拜访,他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兴甚浓。除了中美关系这个他最关注的话题以外,他谈 ...
翟崑:持续深化区域国别学研究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我们需要发展什么样的区域国别学研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翟崑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体现鲜明 ...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联合多家机构发布“2024金砖智慧城市排名”,构建以区域融合为导向、多元基础设施协同的智慧城市评估体系,为金砖国家提供智慧城市规划方建设的行动路径。
iGCU特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王勇与《大国竞合》作者、美国知名中国事务观察家彼得·沃克( Peter Walker )就中美关系展开对话。
小 i 导 读2024年9月4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迎来2024级新生的开学典礼。唐士其院长以“学以成人”为主旨,从“见识与价值”、“自由意志与实践智慧”、“为学与为人”几大方面寄语新生。他强调,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在于见识的培养和价值体系的建立。唐士其 ...
北京大学24名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全国两会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言资政 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京闭幕。在为期七天的会议上,来自北京大学的24名全国政协委员认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参加政协三次全体会议、界别协商会议和界别小组会议 ...
朱锋:正视问题,实现中国更好未来的战略研究 战略研究的是一个国家在判断预测以及全面有效应对风险的基础上,如何有效的运用各种国家社会的手段和筹码实现自己目标。关于这一课题,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朱锋发文指出,为达到实现民族 ...
作者:张中祥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院长2016年,中国打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启动“十三五”规划并实现了良好开局;成功主办G20杭州峰会,与会国家领导人就采取多种措施提振全球经济达成广泛共识。2016年也是中国加入世贸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