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向世界青年和平大会的致信中强调:“和平的未来寄托在青年身上。”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跨越文化、种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团结一心、浴血奋战,彻底打败法西斯主义,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不断为世界和平发 ...
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我国持续开展绿色国际合作,推动绿色生态实践,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我国积极参与打造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的全球生态治理格局: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快速生效作出历史性贡献;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时间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起全球发展倡议,呼吁 ...
本报北京8月23日电 近日,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印发通知,推出2025年第二批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推荐书目,人民日报出版社《新时代关键词: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一书入选。该书收入《人民日报》理论版“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专栏文章18篇,围绕一系列重大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进行深入阐释。
特色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并呈现出规模数量庞大、梯队层次完善、产业领域广泛等显著特征。制造业集群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再一个特征是区域协同发展,呈现“东部引领、中部崛起、西部追赶”的格局。具体来说,东部沿海成为产业集群核心高地,领跑价值链高端;中西部加速追赶。根据相关研究报告,国家级集群东中西部地区分布数量分 ...
中国的人权实践始终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的实现创造基础条件。这条道路不是对任何现成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在文明传承中创新发展、在解决问 ...
“中国游”何以成为流量密码?这得益于一系列便利举措的适时推出。正如国家移民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我国积极推进优化各类免签政策,对75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过境免签国家扩展到55个,入境口岸增加至60个,停留时长统一延展至240小时。百闻不如一见,订好机票即可“说走就走”。不少外国旅游博主盛赞中国:“我未曾料到中国如此美丽”“科技感爆 ...
发展农村电商,不仅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抓手,更是提振农产品消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先后发布《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并积极实施“快递进村”工程、“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数商兴农”工程等重点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从重要性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纵深演进过程中,工业化积累得越深,产业发展的后劲就越足。扎实推进工业化进程,让各类要素在工业化过程中更好协同配合,有利于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将为整个经济体系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离不开金融资源的大力支持,多元的融资渠道、丰富的融资工具能够有效匹配工业领域投资需求大的特点,有助于实现资源、项目、政策有机统一。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植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各地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进行了大量探索创新,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真理力量得到了充分彰显。
全球治理是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社会各行为体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应对全球性挑战、管理全球性事务、维护正常国际秩序、扩大全球公共利益的过程与行动。二战后,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机制的建立,开启了现代意义上全球治理实践的序幕。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化拓展,全球治理实践迅速展开,国际社会在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跨国犯罪、网络安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深究其中根源,思想层面的问题最为突出。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将个人利益置于群众利益之上,缺乏对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把岗位视为安稳度日甚至谋取私利的平台,而非为人民谋福祉的阵地。在价值观念上,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作祟,工作消极应付。从客观原因看,部分单位工作任务分配不合理,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风气滋生。同时,一些地方的考核评价机制尚待完善,对干部工作成效的考核未能精准聚 ...
近年来,“情绪价值”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和使用的流行概念。当代青年在与互联网的相互塑造中成长,媒介技术和数字技术赋能为其构建了多维情绪价值体系,重塑着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情感理解。科学认识“情绪价值”,对于理解当代青年精神生活和社会心理诉求,引导他们理性认识与看待诸种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刊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解读情绪价值的丰富内涵、典型表征、社会根源与引导之道。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