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一处早已痊愈的伤口,可能在身体深处悄然留下了痕迹——一段被大脑记录下来的记忆,足以在未来的岁月里,持续放大痛苦、恐惧与压力反应。一项发表在《当代生物学》的新研究指出,曾经的伤害会“预设”神经系统,使其对压力和痛觉变得异常敏感,即使外伤早已不复存在。
这项研究于7月25日发表在《细胞》期刊上,指出并非所有组织老化的速度相同,其中血管的老化尤为迅猛。研究还锁定了一些可能加速衰老进程的分子。这样的发现再次印证了一个日益明确的趋势:衰老不是一条平缓的下坡路,而是布满突变与跃迁的陡峭山谷。
体重管理的难题再次被证实。中国北京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像Ozempic这类抗肥胖药物确实能帮助人们短期减重,但一旦停药,体重往往会迅速反弹。
负面社交关系会加速DNA老化,身体生物年龄悄悄增长。 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带来的焦虑和烦恼远多于快乐。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让人心累的关系,可能不仅仅是情感负担,还会加速你的衰老。
实验中,研究人员在唐氏综合征的诱导多能干细胞中引入了CRISPR-Cas9系统,通过在目标染色体上制造多个双链断裂,诱导其丢失。他们还临时抑制了DNA修复基因,如LIG4和POLQ,显著提高了染色体移除效率,最高达到13.9%。更令人振奋的是,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干细胞,还在非分裂的成熟成纤维细胞中有效,显示出广泛的应用潜力。
短短四年间,中国的幼儿园数量骤减四分之一,数以万计的园所被迫关闭。随着新生儿数量急剧下滑,这场人口危机正深深撼动着庞大的教育体系。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中国幼儿园在园儿童从峰值的4800万骤降到3600万,减少了1200万。为3至5岁儿童服务的幼儿园数量也从2021年接近29.5万所的高点骤减4.15万所。
“菊石”的发现对“行星九”假说带来了新的挑战。此前,六颗外太阳系小天体的椭圆轨道显示出奇特的聚集现象,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某颗未被发现的行星引力作用的结果。然而,“菊石”的轨道方向与另外三颗塞德诺伊德截然相反,打破了这种聚集模式。Dr. Yukun ...
Ozempic属于GLP-1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最初用于治疗糖尿病,如今广泛应用于减肥。它们不仅帮助控制血糖、减轻体重,还可能降低心脏病风险,甚至对阿尔茨海默病和成瘾治疗展现潜力。社交媒体上,关于这些药物的讨论热火朝天:有人说它“吞噬”肌肉,有人担忧“Ozempic脸”,还有人好奇停药后会怎样。这些话题在科学证据与坊间传闻间碰撞,令人着迷。
基孔肯亚病毒,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正悄然威胁全球。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出警告,2025年初,留尼汪、毛里求斯等地已爆发大规模疫情,留尼汪岛约三分之一人口感染。这让人联想到20年前那场席卷印度洋、波及近50万人的疫情。世卫组织的Diana Rojas Alvarez在日内瓦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病毒传播模式与当年如出一辙,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