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大家普遍认为,此次展览是千年文明与现代传播的一次深度对话。通过展览要让各民族共同缔造、共同守护、共同发展的故事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旋律,共同构建可知可感、可亲可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网络精神家园。以文物为钥匙开启历史记忆,以网络为桥梁连接亿万心灵,必将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更加深入人心。
7月20日,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举办的《中国面孔:文物上中华民族的凝望与记忆》(以下简称“《中国面孔》”)新书分享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出版交流中心隆重举行。
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结构性成长,为推动全球治理的“后西方”化、整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要真正实现“后西方”的全球治理,还需要不断推进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制度创新能力以及参与方式转型,使其真正成为全球治理体系结构的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峰会上提出坚守多边主义、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公正转型、强化务实行动等重要倡议,为全球绿色转型和生态治理指明方向。2025年是《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也是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五周年。十年期间,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履行《巴黎协定》内容,着力将推动全球绿色转型作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积极构 ...
当前,我国绿色消费发展迅速,消费方式持续优化,重点消费领域成效显著,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这种消费模式正从一种生活理念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市场行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12.4万亿元,同比增长4.6%。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4% ...
所谓历史耐心,意指历史主体基于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历史经验的确证,面对长期性、复杂性的历史任务而表现出来的长远的历史眼光、稳健的战略安排、从容的精神品质。保持历史耐心,体现了我们党对完成重大历史任务所必需的战略定力、精神状态的理性认识和自我要求,体现了丰富而深刻的辩证法意蕴。
凝聚精神力量 弘扬学术正风——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暨第二届学风和道德建设论坛召开 7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暨第二届 ...
作者:北京理工大学明德书院 王一飞 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中心环节,将其充分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 ...
作者:李春顶(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洪汝(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2025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国经济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全球经贸格局深刻变化的内外环境下,我国经济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 ...
作者:赵晨、林晨(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教育、科技、人才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 ...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从理论层次的角度看,我们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学 ...
作者:王凯丽(北京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把握乡村全面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推动乡村振兴的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联动耦合。 乡村全面振兴对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