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台湾疾病管制署星期四 (8月7日)公布,一名40多岁女性确诊为2025年台湾首个从中国输入的基孔肯雅热 ...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
基孔肯雅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主要的传播媒介是伊蚊,特别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在飞行时通常会发出明显的嗡嗡声,叮咬后常引起红肿硬块的“花蚊子”、“毒蚊子”。 基孔肯雅热的核心传播模式是 “人→蚊→人”: 病毒携带者(处于病毒血症期)被未感染的伊蚊叮咬,病毒进入蚊体;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外潜伏期通常为几天;受感染的蚊子再次叮咬健康人,将病毒注入其体内导致感染。
GUANGZHOU, Aug. 9 (Xinhua) -- New cases of Chikungunya fever in Foshan, a city in south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have continued to decline thanks to a series of targeted prevention measures, ...
基孔肯雅热通过受感染蚊子的叮咬传播,虽很少致命,但会引起 发烧和严重的关节疼痛。四周内,中国已有约8000人感染,主要集中在佛山,这是自2008年该病毒首次在中国出现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疫情。专家表示,全球气温上升导致当地天气暖湿化,使得蚊子大量繁殖。
当社交媒体上有人戏称“肯德基热”时,许多人会心一笑——这调侃的正是那个读起来磕磕绊绊的“基孔肯雅热”。一个让患者“弯腰屈背”的疾病,漂洋过海后却成了由生僻字堆砌的音译名词。这背后,是语言跨文化传播的碰撞,也是疾病认知本土化的现实困境。
《诊疗方案》介绍,截至2025年6月,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基孔肯雅热的本地传播。我国白纹伊蚊分布范围广泛,适合病毒快速传播的蚊媒活跃期长,存在“输入性病例—本地传播流行”模式。2010—2019年,我国发生4起基孔肯雅热境外输入继发本地病 ...
夏秋季节蚊子不仅扰人清梦还可能传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这两种疾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林炳亮主任、张晓红副主任指出,无论不慎中招“两热”中的哪一种,体温超过39°C时均需积极降温,但要禁用阿司匹林,这种药物可能诱发登革热出血、加重基孔肯雅热 ...
La Comisión Nacional de Salud de China y la Administración Nacional de Medicina Tradicional China (NATCM, por sus siglas en ...
为进一步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基孔肯雅热医疗救治工作,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在2008年发布的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今天发布了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诊疗方案指出,基孔肯雅热(Chikun ...
The southern city of Foshan in Guangdong province has introduced real-name registration requirements for the purchase of ...
El martes se celebró en Beijing una teleconferencia nacional presidida por la Comisión Nacional de Salud (CNS) de China para ...